文章来源:健康时报 2022-10-11 23:58
儿科急诊经常会遇到各种误食、过量服药等情况,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退热药,那么遇见过量口服退热药的情况该怎么处理?
一
常规用药剂量
儿童最常用的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。这两种药的常规剂量是多少?吃多少才算过量?
从两药特点可以看出[1]:
表格来源: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
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为 2 g 或者 2 岁以下 60 mg/kg /d,2~12 岁 75 mg/kg/d,布洛芬 2.4 g 或 40 mg/kg/d,超过以上剂量则是超量。
二
退热药过量如何处理[2]?
总体处理原则如下:
01.严密监测生命体征:包括呼吸、脉搏、血压、体温、尿量、皮肤粘膜、意识状况等;若患儿生命体征稳定,应在初步处理后尽快转运;若生命体征不稳定,则应在进行稳定生命体征的抢救措施。
02.清除消化道未吸收毒物:包括催吐、洗胃、导泻、全肠清洗等等。
03.促进已吸收毒物排泄:包括补液、利尿、酸化、碱化尿液。
04.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。
05.对症支持治疗:包括胃黏膜保护剂,血液净化等。
06.转运:不能处理的情况,稳定生命体征后及时转运。
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怎么办[1,3]?
01.监测血药浓度及肝功能。
02.清除消化道的对乙酰氨基酚:
① 催吐:吐根糖浆可加重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,并降低活性炭和口服解毒药的疗效,不应常规使用;
② 洗胃:在服了有可能威胁生命剂量的毒物时才考虑洗胃,且要在服药后 60 min 内进行;
③ 活性炭吸附:单剂活性炭应在 1 h 内给予,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或排除 1 h 后使用活性炭;
④ 导泻:不推荐使用泻药;
⑤ 全肠清洗:服了过量的缓释制剂或肠溶片时,可考虑使用全肠清洗法。
03.特效解毒药:
① N-乙酰半胱氨酸:N-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的解毒剂,8 ~10 h 给药可显著减低肝毒性,超过 24 h 则疗效较差。开始口服 140 mg/kg,随后按照 70 mg/kg,每 4 h 用药 1 次, 共给予 17 次(总剂量为 1330 mg/kg)。
② 还原型谷胱甘肽:在动物及人体内的研究证明本药可抗多种物质,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细胞损害,保护肝细胞膜,一般用量为 30 mg/kg/d[4]。
图源:用药助手 APP
2. 布洛芬超量怎么办?
布洛芬过量时,一般使用支持疗法,多补充液体,以增加尿量,排泄毒物,胃粘膜损害者可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。
据报道[6],服用布洛芬超过 100 mg/kg 时,应及时催吐或洗胃,并服用活性碳。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和血 PH,如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,应及时作对症及支持治疗,一般恢复良好。
布洛芬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[5],查布洛芬说明书亦没有药物超量处理,右旋布洛芬(布洛芬的成分)说明书中提到如下处理。
图源:用药助手 APP
三
正常剂量下两种药各有什么不良反应?怎么处理?
表格来源: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
正常剂量,哪些情况不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[1]?
01.肝损害
儿童肝功能损害达到以下标准:
▶ 丙氨酸转氨酶 (ALT) 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(AST) 大于 8 倍参考值上限 (ULN);或 ALT 或 AST 大于 5 倍 ULN,持续 2 周;
▶ 或 ALT 或 AST 大于 3 倍 ULN,伴总胆红素大于 2 倍 ULN 或国际标准化比值 (INR) >1.5;
▶ 或 ALT 或 AST 大于 3 倍 ULN,逐渐加重,伴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右上腹痛或压痛、发热、皮疹和/或 嗜酸性粒细胞大于 5% ,以及肝功能不全伴高热者。
除病因治疗外,禁用对乙酰氨基酚[7]。
02.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6PD)缺乏症
G6PD 主要分布于红细胞中,能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作用的损伤,2020 版《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》中提到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在 G6PD 缺乏症的患儿属禁忌[8]。
哪些情况用布洛芬需谨慎?
01.肾损害:布洛芬有加重肾脏损伤可能性,肾功能损伤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时禁用布洛芬[7]。
02.心功能不全、心力衰竭: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[9];
03.伴活动性消化性溃疡、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时,易发生胃肠黏膜应激综合征,加重溃疡引起胃出血、紫瘢等。